调制域分析仪的测试步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:
校准:校准是测试的第一步,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。校准包括测试设备和测试探头的校准,以及通道间的skew校准。具体步骤可能涉及示波器本身的SPC(信号路径补偿)校准、探头的功能性检查和校准程序,以及通道之间的时序关系校准。
信号连接:连接被测设备(DUT)到调制域分析仪。这通常需要使用测试探头,并在PCB上找到对应的测试点或过孔。如果没有测试点或过孔,可能需要焊接interposer。
软件设置:配置测试软件以适应具体的测试需求。这包括设置电平、Interposer的去嵌设置,选择测试项目和测试源。不同的测试项目可能需要不同的源设置。
设置参数:在开始分析之前,设置输入信号的频率范围、幅度和相位范围,以及输出信号的采样率和分辨率。确保这些参数与被测信号的特性相匹配。
启动测量:完成参数设置后,启动测量过程。观察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图,确保波形与预期一致。
分析调制域:一旦测量完成,切换到调制域分析功能。在调制域分析模式下,观察和分析信号的幅度、相位和频率等参数。使用图形界面上的控件调整不同的参数值,观察它们对信号的影响。
保存和导出数据:分析完成后,将测量结果保存为文件,以便后续分析和比较。大多数调制域分析仪都提供了将数据保存为CSV或Excel格式的功能。